【嚴選】不藏私大公開我的3款超實用APP:工作篇

Jen Huang 禎禎
9 min readFeb 8, 2020

--

好,這篇應該敲碗有2年了吧(笑)神之拖稿的me終於來還債囉!

身為一位重度仰賴數位服務的人,App要在手機裡存超過2年必有他過人之處(因為我不是一位願意為新App去學習的人);反而,我會一次下載3~4個相似App直接進行比較,適者生存、不適者立馬淘汰。現在,就讓我向各位分享在我手機裡留存2年,我認為UI和UX都很不錯的應用服務吧!

行事曆WeekCal

我必須大推這個App!因為它是我手機中唯一「付費」買過的App。我有幾個對行事曆的要求,以下將公開它取勝的原因:

優點 1:一目瞭然的行事曆管理

WeekCal中的Mini Month 介面做得很好,Agenda也是少數App做得很乾淨又清楚。不僅文字大小適中,且呈現資訊量足夠,乾淨整潔的風格,讓工作狂的我能在最短時間內取得需要的訊息量。

左邊為Mini Month呈現 ;右邊為Agenda呈現

為什麼我大推Mini Month?

常見的行事曆App喜歡做日曆和清單(Month)的組合,但Mini Month的呈現能讓你「第一眼」直接看到行程,從兩步驟「點選日期>查看行程」簡化成一步驟「直接查看日期+行程」。好處是馬上掌握每日的工作量,從一個畫面輕鬆看出「最閒」與「最忙」的日子。看看下面的比較圖吧:

Mini Month(左) 和 Month(右) 的差異

讓我們將WeekCal跟Google Calendar做個比較:

WeekCal(左) 和 Google Calendar(右) 的比較

(1) 當日行程顯示高達10筆

清楚看見 WeekCal的畫面寬鬆很多,反而Google Calendar特別密集。可以特別關注10/23我做了測試,在WeekCal的版面上,能同時呈現9筆~10筆資料,而Google Calendar只能出現3筆。論一目瞭然程度,WeekCal直接完勝!

(2) 標題出現較多字元

可以查看10/7的「Anniversary」兩者能顯示的文字長度不同,10/23的中文字也是,WeekCal能顯示比較多喔 (再勝) !

(3) 行事曆6種呈現方式

清單式(List)、一日時程表(Day)、週曆(Agenda)、七天時程表(Week)、月曆(Mini Month)、清單+月曆(Month)、年曆(Year)

優點 2:可串接Google Calendar

能夠串接Google Calendar是重要的!如果你有跨裝置和G suite協作的需求,WeekCal能串接Google行事曆,通行無阻在各種裝置之間。

*小插曲:WeekCal還有付費的Calendar Store供你訂閱各種有趣的行事曆,例如:台北天氣、國際重要日等。

優點 3:UI簡潔,UX友善

畫面乾淨簡潔、沒有不必要的美圖或浮誇漸層設計,對於「重務實性+工作效率」的我而言,非常符合。我本身是iOS用戶,WeekCal蠻多UI比照iOS內建的UI去設計,不仔細看還以為是iOS原生的應用服務呢~

UX讓我讚嘆不已的是,我的各種的行事曆需求都能順利在WeekCal中獲得解套,舉凡:行程重複規則(Event Repeat)、顏色分類、快速提醒、地圖串接Google Map等等,友善的UX讓我越用越愛!

行事曆Week Cal

iOS載點 iPad載點

很可惜的是目前只有iOS服務(手機+iPad),尚未有PC版&Android版。

待辦事項管理 TickTick

仿間許多待辦事項App都是以「項目 To do list」進行管理,例如排名很高的Wunderlist奇妙清單 (我給它2次機會還是面臨淘汰),長長一串的工作清單,難以分辨今天、明天、本週、本月的工作內容,最重要的是「我看不出哪天還有空閒可以安排工作」。

因此,以「時間」為管理核心是重要的!如果你跟我一樣,每日的工作項目都是「今日事,今日畢」,不考慮幾點幾分前要完成的話,TickTick完全符合了你我的需求喔。

優點 1 示意圖(左) 和 優點 2 示意圖(右)

優點 1:清楚的月曆管理

可以把你每天要完成的事情直接記載在指定日期之下。(查看上圖示意)

優點 2:日期移動快捷

這功能讓我驚艷,我時常要微調Task,將今明的Task對調,在此情況下,我需要以最簡單的操作來變更Task的Due date。(查看上圖示意)

優點 3:串接Google Calendar

我是Google協作工具中毒者,只要能夠串接都先給推!這功能幫助我「評估每日的工作量」在工作中我能清楚看見 (1)我要完成的事情 (2)今日要進行的會議。

待辦事項管理 TickTick

iOS載點 Android載點

還有支援Web、Apple Watch、Windows和各式瀏覽器的Extension喔!

時間管理BlockyTime Lite

你想知道平常時間都去哪兒了嗎?那我大力推薦時間塊BlockyTime Lite App,讓你用簡單的數據統計找出消失的時間。

優點 1 示意圖(左) 和 優點 2 示意圖(右)

優點 1:30分鐘時間塊管理

用簡單的標籤設計,讓你輕鬆操作每日的時間紀錄。(查看上圖示意)

很多人會問「如果我只有25分鐘寫作業,剩下5分鐘在耍廢,我該如何紀錄?」首先請大家不要落入盲區,這個App的目的是「找出你的時間都利用在哪裡?」所以不需「精細、精準」。舉例來說:假設我耍廢超過15分鐘,那我會視此30分鐘都屬於耍廢標籤。BlockyTime很貼心,如果你是「追求完美者」,你可以到設定(Setting)的地方將30分鐘改成15分鐘區間喔!

優點 2:圖像式呈現

這App就像記帳一樣,可以幫你分析每日、週、月、季的時間配比。(查看上圖示意)我常常不定期回頭查看,有時候都會有驚人的發現呢(看吧!我的生活就是睡覺、工作、搭公車==)

常見問題:收集完之後,如何優化呢?

這應該是最難的步驟了,我的心法是:首先,請在心中寫下屬於自己的「優先級」;再者,把優先級低的項目進行整併;換句話說,提高同一時間能完成的項目數量,一心多用、一時多用的概念。

舉例來說:在工作巔峰時,我發現花太多時間在通勤與吃飯了,而通勤和吃飯是屬於優先級低的項目。因此,我把它們與其他事情整併。例如:通勤時閱讀、吃飯時耍廢等。同時,統計也能幫你重新檢視「工作是否佔據生活太多?」每當喊著時間不夠用時,「究竟我們一天又留了多少自己的時間呢?」,所以我用完BlockyTime之後就離職了(我開玩笑的)

如果你想知道更多時間塊應用,可參考電腦玩物站長Esor的文章:https://www.playpcesor.com/2017/12/blockytime-app.html

時間管理BlockyTime Lite

iOS載點

很可惜目前沒有PC版&Android版

我其他使用的App?

除此之外,還有幾個在我手機停留超過3年的好App。因為都是耳熟能詳的App,我就不特別介紹了。簡單分享我的用法:

Trello

專案管理與進度追蹤。我會將每一個進行的專案開立一張卡片,並在回覆區紀錄我的「進度與下一步」

因為每一次的留言,Trello都會自動顯示日期與時間,解決時間戳記的問題!我個人覺得超級方便,版面乾淨又清楚!

Evernote

子彈筆記好工具,Evernote內建的文章連結功能,可以讓你輕鬆管理所有筆記,好比小型資料庫一樣。Evernote我就不贅述,請大家上網查幾個關鍵字,了解相關用法「Bullet Journal 子彈筆記術」「電腦玩物」

Google Keep

Brainstroming和checklist好工具。基本上一次性的清單、快速筆記或不太重要的建檔筆記(例如:我喜歡的歌曲)我都選擇Google Keep紀錄。

同時,常使用Google Doc的朋友,在Google Doc網頁右側的快速欄中也能叫出Google Keep「快速筆記備忘錄」。例如:我會把突發奇想的idea記在旁邊等候收斂,如同便利貼一樣,很容易使用喔!(而且Google Keep還會幫你標記本篇doc的tag,是不是超貼心!)

最後

感謝你看到最後(掌聲鼓勵)記得要下載時,請從官方商店App Store或Google Play下載喔!如果你有其他推薦App,歡迎下方留言給我 。

敬請期待下一篇【不藏私生活篇App大公開】!

--

--

Jen Huang 禎禎
Jen Huang 禎禎

Written by Jen Huang 禎禎

UI/UX Designer|Ads Manager|UT Austin²³|NTU¹⁶|yenjen.design@gmail.comwww.yenjendesign.com

No responses yet